新聞中心首頁
日前,2023中國報業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暨“百家媒體看徐州”采風活動在徐州舉行。圍繞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民生改善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全國百家媒體深入江蘇徐州的企業、鄉村、城區等地,用筆尖記錄轉型新發展,用鏡頭見證塑造新形象,實地感受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徐州新實踐。
臥牛山下,不斷“掘進”的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已初具雛形;仰望星空,國內首顆礦用遙感衛星“礦大南湖號”成功發射升空;放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創園區正“拔節生長”,以創新引領推動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
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一批批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一個個平臺載體前進腳步不息,讓創新基因融入城市發展血脈,向科技借力、向創新求解。記者深入走訪,帶領大家多維度透視徐州科創。
點:活力迸發創新主體多層次突破
“目前我國在深地領域研究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建設好、用好深地科研平臺,擴大領先優勢,我們責無旁貸!闭勂鹕畹乜茖W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建設使命,該實驗室戰略規劃部部長王勃說。
從2021年10月正式揭牌至今,作為2022年江蘇省重大項目清單中6個重大創新載體之一及2023年省重大項目,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的建設可謂高歌猛進。
大平臺對產業推進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實驗室山體實驗基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作為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實驗室已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與華為、中煤(天津)等頭部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各種方式招引包括院士在內的各類人才100余人。
徐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1+3+100”科研平臺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大力推進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設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支持徐工集團整合平臺資源,重構“1+6”研發體系布局……各類創新平臺、創新載體加快建設,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創新平臺匯聚,在創新驅動的競賽中,為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架起“四梁八柱”。
線:創新引領,產學研協同全鏈條孵化
7月23日10時50分,在距離徐州近800公里的太原,我國第一顆礦業專用衛星“礦大南湖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礦大南湖號”的誕生并非“一家之功”。這顆星是由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精細勘探與智能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徐工集團牽頭組織,徐州經開區成立的“智慧礦業創新集群”組織相關企業充分調研、自主設計、嚴格論證的X波段太陽同步SAR衛星。
“產業+學校+科研機構”“高效配置+能力協同+利益共享”,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角色和優勢在這顆星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構建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圈、強化區域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徐州聚焦重點產業和領域,深化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面:向上攀登示范區建設縱深推進
在徐工,“全球第一吊”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神州第一挖”700噸液壓挖掘機、全球最大后驅剛性礦車XDE440等多項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相繼下線,在“中國制造”的自主創新之路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工集團的創新項目令人印象深刻,產業鏈的整合與拓展,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顯示出徐州對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心!眳⒂^團成員表示,這些科技創新成果不僅對徐州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全國以及世界制造業產業合作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
工程機械是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十大產業之一。今年上半年,徐州綠色低碳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安全應急、數字經濟核心、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6個產業的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徐州躍居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3位。
去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徐州市以創新引領資源型地區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今年,在中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綜合表現TOP20中,徐州位居第一。
為此,徐州動態調整編制《徐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2023—2024年重點項目清單》,編排產業轉型與競爭力攀升行動重點項目74項,其中已開工72項,一個個擴量提質的產業項目為徐州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徐州在重大科技戰略、科創平臺建設、科技創新生態優化等方面同向發力,加快建設“徐州科創圈”,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努力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交出了一張多維度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日前,2023中國報業媒體技術創新發展大會暨“百家媒體看徐州”采風活動在徐州舉行。圍繞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民生改善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全國百家媒體深入江蘇徐州的企業、鄉村、城區等地,用筆尖記錄轉型新發展,用鏡頭見證塑造新形象,實地感受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徐州新實踐。
臥牛山下,不斷“掘進”的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已初具雛形;仰望星空,國內首顆礦用遙感衛星“礦大南湖號”成功發射升空;放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創園區正“拔節生長”,以創新引領推動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
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一批批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一個個平臺載體前進腳步不息,讓創新基因融入城市發展血脈,向科技借力、向創新求解。記者深入走訪,帶領大家多維度透視徐州科創。
點:活力迸發創新主體多層次突破
“目前我國在深地領域研究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建設好、用好深地科研平臺,擴大領先優勢,我們責無旁貸!闭勂鹕畹乜茖W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建設使命,該實驗室戰略規劃部部長王勃說。
從2021年10月正式揭牌至今,作為2022年江蘇省重大項目清單中6個重大創新載體之一及2023年省重大項目,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的建設可謂高歌猛進。
大平臺對產業推進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實驗室山體實驗基地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作為牽頭單位或參與單位,實驗室已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與華為、中煤(天津)等頭部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各種方式招引包括院士在內的各類人才100余人。
徐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打造“1+3+100”科研平臺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大力推進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設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支持徐工集團整合平臺資源,重構“1+6”研發體系布局……各類創新平臺、創新載體加快建設,創新資源要素加速向重大創新平臺匯聚,在創新驅動的競賽中,為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架起“四梁八柱”。
線:創新引領,產學研協同全鏈條孵化
7月23日10時50分,在距離徐州近800公里的太原,我國第一顆礦業專用衛星“礦大南湖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礦大南湖號”的誕生并非“一家之功”。這顆星是由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精細勘探與智能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徐工集團牽頭組織,徐州經開區成立的“智慧礦業創新集群”組織相關企業充分調研、自主設計、嚴格論證的X波段太陽同步SAR衛星。
“產業+學校+科研機構”“高效配置+能力協同+利益共享”,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角色和優勢在這顆星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產學研協同創新是構建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圈、強化區域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徐州聚焦重點產業和領域,深化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面:向上攀登示范區建設縱深推進
在徐工,“全球第一吊”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神州第一挖”700噸液壓挖掘機、全球最大后驅剛性礦車XDE440等多項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相繼下線,在“中國制造”的自主創新之路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工集團的創新項目令人印象深刻,產業鏈的整合與拓展,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顯示出徐州對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心!眳⒂^團成員表示,這些科技創新成果不僅對徐州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全國以及世界制造業產業合作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平臺。
工程機械是徐州“343”創新產業集群十大產業之一。今年上半年,徐州綠色低碳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安全應急、數字經濟核心、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6個產業的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目前,徐州躍居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3位。
去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徐州市以創新引領資源型地區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今年,在中國資源型老工業城市轉型綜合表現TOP20中,徐州位居第一。
為此,徐州動態調整編制《徐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2023—2024年重點項目清單》,編排產業轉型與競爭力攀升行動重點項目74項,其中已開工72項,一個個擴量提質的產業項目為徐州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徐州在重大科技戰略、科創平臺建設、科技創新生態優化等方面同向發力,加快建設“徐州科創圈”,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努力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交出了一張多維度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